為什麼中醫能夠治療疾病,而不會令身體過於受傷害呢?
因為中醫是強調人自身的陰陽平衡、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平共處。
「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,萬物之綱紀,變化之父母,生殺之本始,神明之府也。」<黃帝內經‧素問>
中醫的基礎理論一切源自於陰陽,陰陽既可輔助相生,亦可對立相克。
當人處於正常、自然的狀態下理應陰陽調和,若陰陽失衡,人就會出現病態。
「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於陰陽,和於術數,食飲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故能形與神俱,而盡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。」<黃帝內經‧素問>
古人知道陰陽的理論,懂得養生方法,順應天時地利,而調節生活作息、飲食等,因此可以健康長壽。
例如當一個人在嚴寒的天氣下不注重身體保暖,就會出現陽氣受損,外邪容易入侵,使陰陽失衡,就會患病(俗稱「冷親」)。又例如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(過多的刺激、肥膩、煎炸、生冷或味濃等食物),都會容易傷害脾胃功能(消化系統功能),因而出現眾多不同種類的腸胃病。